
一个13岁的女孩,穿着打了补丁的旧衣服,和毛主席一起拍了一张照片赛岳恒配资,女孩叫焦守云,是焦裕禄的女儿。
图片
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面前,焦守云的神情也有些紧张,怎样的机缘巧合,让这个女孩来到了毛主席面前?
1966年,河南和其他地方一样,文革开始了,原本在紧张复习考试的中学生们很快发现,学校停课,升学考试取消,秩序被打乱了,大家不用再考试,直接放假回家。
8月,各地的学生很希望到北京感受氛围,中央下达了指示,各地要选出学生代表,赴京见毛主席。此时,两个小女孩受到了媒体的关注,她们就是焦裕禄的两个女儿焦守风、焦守云,作为开封代表,她们即将赴京。
听起来是一场荣誉之旅,可小妹焦守云很紧张赛岳恒配资,父亲的名字在全国家喻户晓,是一心为民的好干部,自己又要去见毛主席,可千万要表现好。
她穿了一身带补丁的衣服,穿了一双旧布鞋,虽然简朴,却也干净整洁,而这简朴的作风,都来自于父亲焦裕禄的教诲。
图片
焦裕禄在兰考时很想解决风沙的问题,便与百姓同吃同住,他发现一个年轻人的祖坟虽然风沙再大也保存完好,原因是用胶泥封住坟头,覆上黏土,再栽种草木。这给了他启发,为何不用同样的原理来防治风沙?经过深入考察,他开始种植泡桐。
很多人以为焦裕禄就是个只会干活的“憨干部”,省吃俭用、拼命加班。女儿眼里的父亲却是个文艺青年,擅长唱歌、跳舞、拉二胡。表演特长多了,母亲就被吸引了,两人在一起谈恋爱、结婚生子。
焦裕禄对家人的要求非常严苛,大女儿焦守风毕业了,正想着要找个怎样的工作赛岳恒配资,没想到父亲给了两个选择,一个是在机关打扫厕所,一个是去咸菜厂当工人。大女儿选择后者,他说不能只在厂里干活,还得挑着担子上街卖咸菜。
焦守风脸皮薄,父亲是县委书记,自己出去上街吆喝卖东西,这是在干嘛?两人僵持了很久,焦裕禄坚持认为劳动光荣,最后无奈说道:“我和你一起去卖。”就这一句话,女儿妥协了。
有一次,大儿子看了一场“白戏”,这种戏不花钱就能看,焦裕禄得知这件事后,认为孩子们应该坚守原则,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,起草了《干部十不准》,明确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。
图片
焦裕禄艰苦朴素,平日会不会是个邋遢的粗人?恰恰相反,他非常讲究,为人知书达理。见到人,脸得先笑了再开口;衣服哪怕破旧,也尽量穿得干干净净的,这些习惯都给女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1966年,焦守云和姐姐一起到了北京,代表团的学生们受到了很高的待遇,他们被安置在楼房里,铺的是军队的被褥,吃的是白菜炒肉配米饭。坐公交车时,只需亮出代表证,全程不用花一分钱。
和毛主席见面,焦守云很紧张,主席的亲切让她一下子放松下来。长大后她成了父亲精神的传播者,几十年来,她一直在做报告、接受采访、写文章,把父亲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听。
如今焦家已经有几十位后人,大多数人都干着普通的工作,焦守云坦言,这些年她们母亲一直严格约束着全家,焦家人从来不敢走歪门邪道,甚至不敢想这样的事。拉关系、走门路这些事情,在家族中从没出现过。
图片
廉洁、朴素这些原则永远不会过时,在诱惑面前,很多人无法坚守内心的底线,焦家人却做到了,这就是家风的力量。
参考资料:《1966年赛岳恒配资,毛泽东接见焦裕禄的女儿》《女儿眼中的焦裕禄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